本周为大家带来的文献为发表Front Immunol. (IF: 5.7)的” Bispecific NK-cell engager targeting BCMA elicits stronger antitumor effects and produces les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an T-cell engager”。本文使用了LabEx提供的MSD检测服务。
双特异性抗体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引起了更多关注,其中大多数靶向CD3,通过T细胞介导肿瘤细胞的杀伤。然而,T细胞接合剂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,包括神经毒性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。为了应对未满足的医疗需求,更安全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必要的,而基于NK细胞的免疫疗法是一种更安全、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式。本文旨在探索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疗法。
LabEx提供的MSD检测服务,
在第0天,将表达荧光素酶的NCI-H929肿瘤细胞通过静脉注射(i.v.)注入NSG小鼠。第11天,通过静脉注射(i.v.)注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(PBMCs)(2 × 10^7)。第11天,将IgG、BT1、BK1和BT1+BK1(每只小鼠50微克)与IL-2通过静脉注射(i.v.)注入肿瘤负荷小鼠。治疗后6小时,用V-PLEX Proinflammatory Panel 1(人类)试剂盒(LXMH10-1,LabEx,上海,中国)检测血清细胞因子。
数据表明,细胞因子风暴和神经毒性是免疫疗法的阻碍因素。为了评估BT1和BK1的潜在风险,在体外实验中,将PBMCs和MM.1S-luc细胞在IgG、BK1、BT1或BK1与BT1联合存在的情况下共同培养24小时后,测定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。结果表明,与BK1相比,BT1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显著更高,包括IFN-γ、IL-2、TNF、IL-10和IL-6(图A-E,),其中IL-6、TNF和IL-10是细胞因子风暴的强诱导剂。有趣的是,与BT1相比,联合治疗的上清液中观察到显著较低水平的细胞因子,包括IL-2、IL-10和IL-6,表明BT1与BK1的联合使用减少了BT1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。
重要发现,
该研究开发了两种具有相同结构的IgG样双特异性抗体:BT1(BCMA×CD3)吸引T细胞和肿瘤细胞,而BK1(BCMA×CD16)吸引NK细胞和肿瘤细胞。研究显示,BK1介导NK细胞激活并上调CD69、CD107a、IFN-γ和TNF的表达。此外,BK1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比BT1更强的抗肿瘤效果。联合治疗(BK1+BT1)显示出比单独治疗更强的抗肿瘤效果,这在体外实验和体内小鼠模型中均有体现。更重要的是,BK1在体内外均诱导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比BT1少。令人惊讶的是,BK1在联合治疗中减少了细胞因子的产生,表明NK细胞在控制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该研究比较了靶向BCMA的NK细胞接合剂和T细胞接合剂。结果表明,NK细胞接合剂更有效且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更少。此外,联合治疗中使用NK细胞接合剂有助于减少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,这表明NK细胞接合剂在临床应用中前景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