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备说文献丨探索糖尿病:从全球流行趋势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
浏览次数:1041 分享:

大家对糖尿病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应该都不陌生。它是一种代谢性疾病,因其高发生率及引发多种并发症而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,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。

 

从国际糖尿病联盟(IDF)于2022年初公布的全球糖尿病图景数据来看,截至统计日期,全球有超过5.37亿人患有糖尿病,且这一数字仍在以惊人速度增长。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,每18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,这一比例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更为突出。糖尿病的发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、缺乏运动、人口老龄化和家族史等因素密切相关。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是一个巨大问题,导致数百万人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失去生命。因此,这不仅对患者个体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,还对全球医疗系统和经济构成了重大负担,糖尿病占据全球医疗支出的11.5%,约为9,660亿美元。

 

   

在我国,糖尿病同样是一个严重问题。通过观察图表,中国地区呈现深色,表明患病人数众多。事实上,在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中,中国占四分之一。中国的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一些独特特征:首先,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患病率明显较高,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%以上。这一趋势与饮食模式、缺乏运动、遗传因素以及肥胖等因素相关。研究显示,中国城市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相对较高,但农村地区的增长速度更快。其次,中国的糖尿病患者面临严重的并发症风险,包括心血管疾病、视网膜病变、肾脏疾病等,这也增加了对我国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的负担。年轻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,2013年,2039岁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5.9%,而2008年的患病率为3.2%。正因如此,糖尿病的全球性流行趋势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,我们需要共同努力,理解其生物学机制,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,并通过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来遏制糖尿病的蔓延。

    

   

接下来,我们将深入了解糖尿病的疾病机制。首先,简要介绍最常见的两种糖尿病,即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。当然,除了这两类,还有一些其他不太常见的糖尿病类型,如妊娠糖尿病(一种在怀孕中期发生的糖尿病,增加孕妇后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)以及遗传性胰岛素抵抗症候群(在这种情况下,患者表现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)。今天主要聚焦在讲解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内容,但其他糖尿病类型同样重要。

 

1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约5-10%。这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胰岛中的胰岛素产生细胞(β细胞),导致胰岛素严重不足,从而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。这种自身免疫攻击是一种慢性过程,最终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产生,血糖不能被适当地调控。1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发病。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岛素,因此必须通过外部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来替代胰岛素。饮食控制、运动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仍然非常重要。

  

   

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大约90-95%。你可以从两张图中看到这两种疾病的原理区别。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逐渐减少而引起的。在疾病初始阶段,患者的胰岛素可能正常或增加,但细胞对其反应降低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胰岛素的产生逐渐下降,导致血糖控制逐渐恶化。2型糖尿病通常在成年人中发病,尤其是中年及以后。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,如改善饮食、增加运动,以及药物治疗。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口服药物,而其他患者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,一般是在疾病进展的后期。

  

 

 糖尿病的发展与胰岛素密切相关,因此要深入了解糖尿病的疾病原理,首先需要理解胰岛素的生理作用。当我们进食时,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体内,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糖会被消化成葡萄糖,成为器官的主要能量来源。这些葡萄糖需要进入细胞发挥作用。在血糖升高时,胰岛的β细胞被刺激释放胰岛素。胰岛素通过血液传递到各种组织和细胞,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,通过增加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,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。此外,胰岛素促使肝脏和肌肉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,以储存形式存在细胞内。同时,它抑制肝脏中的糖异生过程,减少葡萄糖的产生,有助于维持血糖平衡。胰岛素还在脂肪细胞中促进脂肪摄取并抑制脂肪分解,调节脂质代谢。这些是胰岛素的基本生理作用。

   

   

2型糖尿病中,由于胰岛β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,导致大量葡萄糖停留在血液中,引发高血糖,出现口渴、疲倦等症状。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,导致糖尿病性肾病、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,同时对大血管造成损伤,增加冠心病、中风和血液循环问题的风险。

 

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之一是内质网应激。当身体面临高血糖和过量游离脂肪酸时,这些因素会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途径(UPR),引发内质网应激,对胰岛β细胞产生负面影响。此外,肥胖引起的脂毒性、葡萄糖毒性和糖脂毒性也会诱导代谢和氧化应激,导致β细胞损伤。

   

   

上图总结了导致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的复杂病理状况网络,涵盖了可改变因素(如肥胖、低运动)和不可改变因素(如家族史、种族)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。这些因素会引起线粒体损伤、炎症、肠道菌群失调、基因问题等,最终影响到β细胞功能。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对于预防、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。通过对不同组学技术的研究,如DNA基因组学、RNA转录组学、蛋白质蛋白组学、代谢组学等,可以发现关键的生物标志物。这些标志物可以通过生信分析得到,并最终发展为糖尿病的诊断和预防方法。

详见LabEx网站( www.u-labex.com)或来电咨询!
基因水平:PCR Array、RT-PCR、PCR、单细胞测序
蛋白水平:MSD、Luminex、CBA、Elispot、Antibody Array、ELISA、Sengenics
细胞水平:细胞染色、细胞分选、细胞培养、细胞功能
组织水平:空间多组学、多重荧光免疫组化、免疫组化、免疫荧光
数据分析:流式数据分析、组化数据分析、多因子数据分析
联系电话:4001619919
联系邮箱:labex-mkt@u-labex.com
公众平台:多因子及组学服务专家